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數據,去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創下52年之最。揮不去又躲不開的霧霾天,帶給人們困擾,也帶火了空氣凈化設備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去年1至8月,國內空氣凈化設備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70.9%,零售額同比增長86.9%。然而,一些問題也隨著這個新興市場的迅速發展而產生—國產品牌如何從眾多洋品牌里突出重圍?面對亟待“凈化”的凈化設備市場亂象,消費者在選購凈化設備時又應注意什么?
隨著霧霾天的持續,消費者對空氣凈化設備的需求繼續升溫。去年在淘寶購買空氣凈化設備的人增加131%;去年京東空氣凈化設備銷量將達10億元,零售額同比增長420%。而在線上市場,海外代購業務也受到熱捧。其實國內凈化設備也很不錯,代購國外品牌,主要是考慮到國外質量檢測做得好,市場也相對規范。
國內空氣凈化設備企業的成長受到國外品牌的沖擊,因此國產品牌應加強“內在”修煉,加快技術升級步伐,同時開發一些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來搶占市場。從技術層面上看,國內外品牌在使用初期的凈化效率上差別不大,但濾網的壽命可能存在差別,國內品牌應加強這方面的技術升級,F在歐美國家空氣凈化設備的普及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日本為百分之十七,國內空氣凈化設備的家庭普及率不及百分之一,未來的增長空間很大。這本應是國內品牌抓住機遇,占領市場的好時機。但由于國內空氣凈化設備行業不成熟、市場“霧霾”重重,導致部分消費者轉向國外品牌。
現在國內空氣凈化設備行業有“五亂”:商品亂、技能亂、宣傳亂、認證亂、價錢亂。我們在多家賣場看到,每臺空氣凈化設備的標簽都宣稱產品的PM2.5去除率、甲醛去除率達到99%以上。當我們問到PM2.5去除率檢測報告的出具方是誰時,銷售員卻表示現在空氣凈化設備市場比較亂,沒有統一的強制性標準,檢測報告一般是廠家出具的。
業內專家指出,現在空氣凈化設備市場的國家標準主要分電器安全、抗菌除菌和凈化性能三個方面。其中,電氣安全和抗菌除菌的國家標準是強制性的,而凈化性能標準則是推薦性的。凈化設備基本性能指標是潔凈空氣量,這是國際通用術語。但因為凈化設備行業這兩年才開始受關注,消費者對標準和術語不了解。很多商家就拿最簡單的去除率來宣傳產品的凈化效果。但事實上,去除率根本不是國家標準上的檢測方法。
18801-2008《空氣凈化設備》的修訂工作,將完善針對不同污染物的產品技術指標、細化試驗方法,增加適用面積和空氣潔凈量的折算方法,同時完善產品標注要求,便于消費者理解。在此提醒消費者,選購空氣凈化設備時不要看去除率,而應注意潔凈空氣量的數值,也就是空氣凈化設備每小時產生的潔凈空氣體積。這個參數基本不受測試艙體積和測試時間的影響。參數越大,適用面積也越大,一般CADR乘以0.1就能得到近似的適用面積。但這種估算方法,針對的是一般污染情況,如果消費者家里污染較嚴重,還是要選擇潔凈空氣量較高的凈化設備。
GB/T18801-2008《空氣凈化設備》這個標準的第一版是2002年。單從標準這個角度,中國沒有落后,只是十多年來,凈化設備行業一直發展緩慢,企業數量寥寥。直到2011年底,隨著PM2.5這個名詞走進消費者的視線,凈化設備市場才突然火爆起來。一個行業的完善需要時間。短短的兩年很難讓凈化設備行業發展得像洗衣機、電冰箱等這些成熟家電行業那么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