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內大部分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市民出行都帶上口罩。平時不受關注的凈化設備頓時銷量上漲,看到這個黃金商機,進入凈化設備生產企業也日益增多。然而,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缺乏統一標準等因素,這一新興行業也存在亂象。
數據顯示,各類室內凈化設備的使用在中國市場剛剛起步,處于市場導入的初級階段,普及率還不到1%,而美國的空氣凈化產品人均擁有率為31%。2010年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凈化設備零售量同比漲幅均在11%以上,未來凈化設備市場年增幅將逼近15%。2012年第一期《凈化設備評論》稱,2016年,中國凈化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46億美元。
中國空氣凈化市場未來會向幾個方向發展。一是室內環境污染凈化。一些帶有凈化室內環境概念的家用電器或家具等將受到青睞,比如一些帶空氣凈化功能的空調等。二是個人防護用品市場很有潛力,比如針對呼吸系統的口罩等。三是針對工礦企業、汽車尾氣、居民排污等污染源的凈化設備。隨著國家對污染源監控的日益嚴格,針對污染源的凈化設備可能會有較大發展空間。
凈化設備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問世。然而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葉,這種產品才真正打開市場。從市場份額來說,美國處于領先地位,歐洲處于第二,但銷售量遠落后于美國。在西方國家,90%以上的空氣凈化裝置針對過敏患者,也就是對花粉、寵物毛發、煙霧、霉菌和灰塵產生嚴重不適的人。而中國人更多的需求是過濾工業廢氣顆粒物;ǚ、煙霧、灰塵等顆粒物的直徑通常為1微米25微米,而工廠產生的廢氣顆粒相對小很多,因此,在西方國家效果很好的凈化裝置在中國未必適用。
本次全國大面積的PM2.5(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超標事件還可能促進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行業的快速增長。據統計,全國范圍內2012年安裝監測儀器大概是1000多臺。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之前,國內將有3000多臺的需求量。有報道稱,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建設近1500多個PM2.5監測點位,前期投入將超過20億元。
針對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中國政府對電力等行業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標進行了具體規定。規定十二五期間,火電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求削減29%;到2015年,對7000萬千瓦燃煤機組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燃煤機組脫硝效率達到75%以上。分析人士預測,十二五期間脫硝行業將出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市場總量將超過1500億元。
現在,市場上每種凈化裝置都說其凈化效率達到99%以上,但我私下測試了數千款機器發現,不管它們采用了什么技術,幾乎每一款都未達到說明書上的效果。質量好的主流過濾介質多由精心紡織、多層疊加的玻璃纖維構成。這些過濾介質專用于過濾直徑小于0.3微米的顆粒,效率超過99.97%。就是說,如果有1000個顆粒通過過濾器,平均只有3個顆粒能夠僥幸逃脫。但我測試發現,很多知名過濾器不僅達不到99.97%的標準,甚至連50%也沒有。雖然目前新產品每個月都在推出,但很多商家都把精力用在商品的外觀上,忽略產品性能,而后者才是消費者迫切需要的。在世界其他國家,符合上述標準的過濾器經常用于醫院和飛機內。
另一種流行的過濾技術是靜電電離技術。在顆粒通過過濾設備前,通過電離使其帶上負電荷。過濾裝置內有一些帶正電荷的金屬網格,當顆粒通過時就會吸附在上面。當然,金屬網格要定期拿出來清理。靜電凈化器的問題是它會產生一種有害氣體臭氧,刺激肺部。
中國針對室內凈化設備的凈化效率檢測并沒有國家標準,現在的常規方法一般是按照室內空氣的檢測方法標準進行,但檢測環境及凈化前污染物的濃度等因素的差異都會影響凈化效率的檢測結果。此外,許多使用者開著門窗使用凈化設備,對室內空氣凈化是沒有效果的,但站在使用者角度而言,長期關著門窗,室內缺氧嚴重,影響健康。
中國PM2.5監測設備市場也存在很多問題。環保部2011年頒布PM2.5檢測方法。不過,由于PM2.5檢測興起較迅速,經相關部門驗證、技術指標符合要求的檢測設備生產廠家并不太多,有魚目混珠的可能。中國PM2.5監測設備市場存在的兩個問題是:對公共場所空氣質量沒有建立統一完善標準,沒有進行周期檢測;在建筑物通過驗收投入使用前,沒有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要求。另據了解,目前中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大部分市場都被外資把控,即便國內的設備,關鍵部件也是使用美國的進口部件。因為PM2.5的監測標準主要依據美國環保署的認證標準,國內監測設備生產商受制于國外標準。
下一篇文章:污染嚴重 空氣凈化設備大受歡迎